观音故里的由来
2008-10-27 09:07

     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在民间传说中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四川遂宁·观音故里”的说法在民间传说中流传已久。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佛教观音是男身,祖籍当在印度。

  那么遂宁是观音故里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依据能否得到宗教界、学术界的承认呢?或许我们能从传说与史实中,为遂宁成为观音故里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皇家认定说

  克幽禅师 观音的人格神

  中国佛教的四大道场,多数有人格神的传说,如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王道场,就说他的原身是唐代僧人金乔觉的肉体。而南海普陀山的人格神就源于遂宁广德寺的高僧克幽禅师。

  这样的说法太过离奇,难以作为克幽禅师作为观音化身的理由?而克幽禅师的身世,将为我们解开这一谜团。

  据考证,克幽禅师是唐中宗(李哲)孙子李文通。李哲的长子名守礼,封雍王;次子名守义,封郁王。守礼膝下无子嗣,仅守义得一子,取名文通。郁王后因劝谏玄宗被处死,文通则从陇西逃往蜀中避难。

  至德二年,肃宗李亨感念郁王无辜遭难,诏令全国搜寻文通下落,并召文通回京,当时文通已遁入空门。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即位,文通坚持离京去遂州石佛寺礼佛;公元767年(大历二年),代宗下诏将“石佛寺”更名为“保唐寺”;公元774年(大历九年),文通奉诏入京与道士史华辩法,史华词穷归隐,文通名声日显;公元778年(大历十三年),代宗颁旨敕赐“保唐寺”更名为“禅林寺”,赐文通名为“克幽”,拜为护国三藏法师,命颜真卿书该寺匾额;公元782年(建中三年),唐德宗御敕“禅林寺”为“善济寺”; 公元787年(贞元三年),克幽在寺中圆寂,享年六十岁,德宗赐谥号“克幽禅师”。

  公元845年,唐武宗诏令全国灭佛毁寺,时名“善济寺”的广德寺亦未能幸免。据传毁寺这一天,克幽禅师的舍利塔深       陷为荷池。唐昭宗天夏三年(903年),遂州刺史王简掘池泥,发现有金色钩锁相连的奇骨,上有“观音大士”四字。于是唐昭宗敕赐“再兴禅林寺”,复修寺庙及克幽禅师灵塔,并在灵塔前新增一殿堂,以克幽禅师像塑观世音菩萨圣像,世人称为“圣观音”。就此,朝廷正式认定克幽禅师为观音化身,其寺庙广德寺也被后世历代朝廷及民间奉为观音道场。

  民间认定说

  观音三姊妹

  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如果说广德寺是古代皇家认可的中国最早的观音道场,那么与广德寺一江相隔的灵泉寺则是民间信众认定的中国最早的观音道场。灵泉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初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灵泉寺成为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时,南海的观音道场还未修建。与其他寺庙正殿供奉释迦牟尼像不同,自修建伊始,灵泉寺上庙正殿就是观音殿,供奉的唯一菩萨就是观音。这与遂宁民间关于观音三姊妹的传说不无关系。

  在遂宁民间长期流传着“观音菩萨三姊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唯有三姐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 的歌谣。传说着很久以前西域有个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北),劫王叫庄严,夫人叫宝应。他们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南迁到了梁州的遂宁定居,庄严改名为妙庄。妙庄有长女妙书,次女妙音,三女妙善。三个女儿都一心向佛,国王劝阻未成,一把火烧了寺庙,三姐妹便与寺院同毁,涅槃后得道,这就是在遂宁流传了千年的观音三姊妹传说。

  如今在遂宁仍有象征妙善修行的“观音洞”、象征妙善向佛的“观音柏”、象征观世音济世救人的“观音井”、象征观音道场崇高地位的“圣旨牌坊”、象征观音神圣权力的“观音珠宝印”等,不仅显示了遂宁观音文化积淀的无比深厚,而且显示出遂宁观音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郑祯诚考证,妙庄王及其臣民原居住在西域,妙庄王的传说源自著名的大月氏国。西汉末年,匈奴在与大月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将大月氏驱赶到身毒(今印度)。在大月氏向西败退时,与大月氏同族的许多小部落则向川甘一带逃亡。这些小月支中的一支,便是妙庄王的部落。这支部落来到遂宁一带,在涪江边建立起了一个兴宁国。

  月氏人是最早向中国传播佛教文化,这就解释了遂宁为什么会有这么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而观音三姊妹的美丽传说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印度还是男身的观音,在中国却成为了女儿身。四川大学宗教所博导陈兵教授说:“中国女性观音是随着民族大迁徙,从西域迁过来的。比较权威的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得道成观音的传说,也就是遂宁代代相传的观音三姐妹的传说。”

  遂宁作为中国观音文化发祥地、中国观音故里得到了中国佛教界认可。广德寺前山门的牌匾“西来第一禅林”、灵泉寺前山门岩壁上的“观音故里”都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广德寺莲花广场入口牌坊所书的“观音道场”四个禅味十足的大字是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所题。

通讯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禅寺 联系方式:0751-6501014(客堂)0751—6502258(信息部)

Copyright (C)中国禅宗网 旧版 All Right Reserved 南华禅寺版权所有 ICP证粤A1-20100101